• 主页 > 知识问答
  • 新文化运动的深远影响:动摇封建思想、弘扬民主科学、为五四运动铺路

    进步

    (一)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之前,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还是革命派,在宣扬各自的政见时,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以后,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新文化运动时间_运动文化建设_新运动文化的两大口号

    (二)弘扬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知识分子受到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洗礼。这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好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对五四爱国运动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四)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改造社会、推动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新文化运动时间_运动文化建设_新运动文化的两大口号

    (五)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使语言和文字更加紧密地统一,为大众所接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发起的。它有很大的优点,也有严重的缺点。

    (一)把改造国民性放在首位。然而,除了改造封建思想产生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之外,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呼声和有限的宣传,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社会环境所产生的思想和所形成的国民性的。方法。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把文化运动限制在知识分子的范围内。

    (2)他们也回避了当时反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没有直接提出反帝任务。

    新运动文化的两大口号_新文化运动时间_运动文化建设

    (三)就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言,虽然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仅限于知识分子群体,不可能在工农中普及。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盲目批判和对西学的全面肯定是片面的,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的不完备和东方文学的否定,这就是中国古典文化衰落的开始。

    (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子,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从根本上讲,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了解中国、有效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

    (五)当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所使用的方法一般都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的一些人以非常片面的方式看待事物。坏事绝对是坏事,好事绝对是好事。这种形式主义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影响了运动的后续发展。

    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1911年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威权主义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伦理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各流派的思想运动,把旧民主文化运动转变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民主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进步报纸、进步社团在全国各地兴起。五四运动之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周刊评论》、《新浪潮》等少数刊物。五四运动后的一年,全国新出版期刊数量猛增至400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周刊评论》、《建设》、《觉醒》的副刊《觉醒》。上海《中华民国日报》;北京“青年中国”、“黎明”、“新社会”;以及天津报上的《天津学生会》、《觉醒》;湖南的《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报》;武汉的《武汉周评》;浙江的《浙江新潮》等。 “五四运动”包括:北京“青年中国学会”、“国家杂志学会”、“新思潮学会”、“北大平民教育讲座团”;湖南的“新民社”,湖北的“互助会”等。五四运动后的一年里,大约出现了三四百个进步社团。比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勤工助学互助团”;湖南“文化读书会”、“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李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生社”;天津的“觉醒社”,以及各地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这些报刊、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新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cyhlngy.com/html/tiyuwenda/9713.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