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深厚缘分:从70年代统编教材到自然课程改革

    “文革”后复课期间,各省市制定了自己的教学计划,编写了自己的教材。 1977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自然知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启动了全国教材编写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国家教材的编写。 1978年秋,北京小学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自然知识》。 1978年开始,我的工作任务转向人民教育和社会保障学会统一教材的培训和实施,以及相应的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我逐渐认识了人类教育学会生物与自然编辑部的刘莫耕老师、李培实老师和尹志杰老师。

    1981年3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五年制学校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将“自然知识”课程更名为“自然”课程,并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提前。三、四、五年级每周有 2 节课。 1981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自然课程大纲(征求意见稿)》。 1982年秋,北京全日制六年制小学从四年级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自然》教材。此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与人类教育学会生物与自然编辑部有了密切的联系。同时,我在工作中逐渐结识了王悦、蔡茂、张军霞、黄海旺等老师。在与他们多年的相处中,我不仅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他们对科学启蒙工作的热爱、勇于变革、创新的精神,而且还学到了许多编写教材的技巧。 40多年来,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生活常识小学_二年级生活常识课_生活常识课程

    注重课程教材的学术交流,关注自然教学团队的成长。北京市自然学科教材培训和教学科研工作始终得到人民教育学会的关心和指导。通过自然教材的不断更新和实施,不仅引导我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也引导着一支教师队伍的成长。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成立了北京市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刘莫耕老师高度赞扬了这一看似“无关紧要”的事件,但却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 “说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因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教育史上,有一百多人成立了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这是史无前例的。”刘莫耕老师在北京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明确历史责任》的贺词。他在贺信中提出:“我们要肩负重大历史责任,就是要切实扎扎实实研究如何使我们的自然学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履行应有的使命”。角色。历史责任。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不仅是我国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的一件大事。”他还表示:“我们未来的研究成果将直接和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 “我们干这个行业,吃这个碗。”我的同事们应该亲眼目睹这一点。”在参加“阳方花岗岩”考察活动时,面对光秃秃的花岗岩岩石上生长的地衣,我写下了《地衣颂》,赞扬小学自然老师的辛勤工作。刘老师莫耿先生对《为历史澄清责任》和《地衣颂》的祝贺,对我们多年来从事小学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给予了启发,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传家宝”。

    1985年至1989年,一些省市的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积极筹划成立全国小学自然研究会。在刘莫耕和李培石两位老师的帮助下,李培石老师负责了向中国教育学会的申请流程。提交申请、组织成立筹备组、召开筹备会议等。经过多年的努力,1989年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在杭州召开了成立大会。李培石老师担任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隶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此,小学自然教师终于在全国有了自己的组织,从事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学会前三届,我作为秘书长,与李培石、尹志杰两位理事长一起工作。两位导演心胸开阔、善良、宽容。他们联合各省市的主任和老师,共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在历届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不少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许多创新经验得到广泛传播。每年的年会大家都很感兴趣。学会工作的背后是人类教育学会生物自然室全体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和支持!人们常说,背靠大树才能乘凉。他们是全国小学自然教师的“大树”和“支柱”!

    生活常识小学_生活常识课程_二年级生活常识课

    深入教学实践,开展自然学科教材开发与改革。 1978年,自然知识教材在全国试行,解决了十年浩劫后没有合适的自然教材的问题。还引入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初步建立了基本完整的教材体系。三年试用期间,编辑们积极深入学校听取意见。教师反映教材太深、难、重,教学方式多为“填课”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自然、科学技术没有兴趣。

    根据1981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小学五年计划(修订草案),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新的自然教材。新编教材与国家自然知识教材有很大不同。自然教材呈现改革新面貌。例如: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实验和独立思考(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推理等)尝试自己得出结论;观察和实验不再是为了证明或解释现有的,而是为了引导学生从无知到有知,自主探索知识……教材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指导思想、教学习惯和教学的提高。方法。变:从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转变;从只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教师的“一言堂”改为师生共同讨论,全体学生动手动脑;先改变结论,然后先对探究的问题验证结论,观察实验,共同讨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提高教育实效是改革的方向。正如刘莫耕老师所说,教育的真正成效“在于让他们通过像科学家一样学习做科学的实际行动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从小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良好习惯……”在改革的道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广大自然教师不断前行。在学习中提高,在改革中成长。

    从小学一年级到毕业班,整体构建了完整的自然教材体系。关于我国小学一、二年级是否单独开设科学课的争论已经持续了80多年。 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自然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全国许多省市在有条件的小学低年级开设了自然科学课程。由于当时全国没有统一的低年级自然教材,各省市各自制定教学计划,编写自己的教材。 1985年,人类教育学会生物与自然编辑部开始了低年级自然教材的编写工作。北京部分实验学校的老师和湖北的老师参与了人类教育学会五年制小学一到二年级自然教材的编写。写。

    这套低年级教材借鉴了当地小学低年级《自然》教材的编写经验和教材特点。例如,教材以彩色图片为主,选择具体直观的自然物体和孩子喜爱的自然现象;文本呈现形式多样;它们附有简单的文字;在小学层面,新中国终于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小学自然教材,实现了从一年级起全套自然教材的整体建设到毕业班。

    坚持群众路线,与省市合作编写,开辟自然教材改革新途径。 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与自然编辑部、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天津市教育教研室合作制定了九年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学年义务教育(试行)》。 》,根据教材编写了系列教材。除教材外,还提供教师教学用书、挂图、幻灯片、学习工具等。这套小学《自然》教材有五年制和六年制两套,分别供应给两种学制的学校。

    本套小学自然教材是在总结建国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撰的七套自然教材,研究国外小学科学或科学教材,调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写的。小学。教材力求体现以下思想: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奠定基础;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和社会现实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做到难度适当、重量适当;注重儿童智力开发,培养儿童能力;注意各年级教材之间的差异,它们之间的纵向联系以及与小学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完善了原套自然教材的总体结构体系,明确了低、中、高三个年级的目的要求,强调基础知识、探究能力和价值观的梯次发展和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纵的。

    生活常识小学_二年级生活常识课_生活常识课程

    这套教材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委审查时,均被审查批准为一级、一级教材。 1991年9月,这套教材在各省市部分学校进行了测试。 1993年9月开始在全国27个省市(除上海、广东、浙江外)各年级小学生使用。这套教材使用期间,受到广大自然教师的好评。虽然它有不足之处,但仍可以说是我国20世纪优秀的教材典范。

    进入21世纪,国家的课程教材发生了新的变化。 2001年,国家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科学”课程。 2017年,国家恢复一年级“科学”课程。曾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天津的工作,共同主编一到二年级的自然教材。在写作工作中,我从人民教育社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写作经验。这些编写经历和经验,为我在北京21世纪课改小学主持一至二年级《常识》和三至六年级《科学》的编写提供了充分的基础保证。自2001年开始使用《常识》和《科学》教材。2004年,北京21世纪课程向国家课程靠拢,取消常识课,在3至6年级开设科学课,仍沿用北京的《常识》和《科学》教材。科学”教科书。北京《科学》教材已使用18年。自2017年秋季起,北京市开始使用教育部批准的三个版本的《科学》教材(人民教育版、教育科学版和湖南版)。

    课程教材改革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但只有坚持继承与改革、发展与创新相结合,教育才会有新的出路,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和强大的国家。我衷心希望在借鉴国外科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我国独立、完整、有特色的小学科学教育理念和教材体系。

    在纪念人民教育教育学会成立70周年之际,回忆我们共同经历的小学自然改革的风雨岁月,更让我们倍感今天课程教材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更,怀念那些为之奋斗的前辈们。更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与自然部(后自然学科独立转制为综合科学编辑部)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作者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退休特级教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cyhlngy.com/html/tiyuwenda/9671.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